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三湘名人 » 毛泽东 » 正文

毛主席和他的女儿李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18  浏览次数:8102
核心提示:毛主席逝世后,他的遗产分割成了一个问题,因为毛主席不仅仅属于他的家人,更属于全中国。他的遗产除了要分给家人外,还要拿出来

毛主席逝世后,他的遗产分割成了一个问题,因为毛主席不仅仅属于他的家人,更属于全中国。

他的遗产除了要分给家人外,还要拿出来一些日常用品放在博物馆或者文物馆作为展览。

1981年,中央办公厅的人找到李敏,谈及毛主席遗产,李敏只说了一句:“我只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到底毛主席给李敏留下了什么遗产呢?

娇娇诞生

1936年的一天凌晨,贺子珍腹部传来一阵疼痛感,她知道自己马上要生了。

于是她叫来警卫希望他能帮忙找一间干净的屋子生产,贺子珍刚走进房间躺下,娇娇就迫不及待出生了。

屋子里面传来一阵清脆的婴儿啼哭声,毛主席赶紧走进来,风趣地说道:“这就生了!这么快,像是鸡下蛋一样,一滑溜就下来了。”

毛主席这一番幽默的话,把屋子里的人都逗笑了。

许多人都来看望贺子珍和小婴儿,大家一口一个“小娇娇”地叫着,毛主席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于是婴儿小名就定为“娇娇”。

贺子珍生下娇娇四个月后,就将她交给了陕北老乡抚养,忙革命工作。

娇娇再大一些的时候,被送到了幼儿园生活。

在这里,她像是个孤儿般,享受不到父亲和妈妈的关爱,过着没有家的生活。

甚至她都不清楚“家”意味着什么。

每到周末,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被父母接回去,过一个幸福快乐的周末。

唯独娇娇没有人接,只能孤零零看着别的孩子与家人团聚。

从小她就跟保育院的叔叔阿姨生活,虽然毛主席当时就在距离保育院没多远的杨

家岭。

但是在娇娇的记忆里,从未出现过父亲的身影,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三年时间。

9月,贺子珍离开中国到苏联生活,在那里她失去了十个月大的孩子。

担心贺子珍会沉溺在丧子之痛中,毛主席将4岁大的李敏送到了苏联和贺子珍作伴。

母女的团聚给了她许多开心和快乐,也让她重拾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期待。

从此以后,李敏终于过上了有妈妈的生活,只是记忆中却始终没有爸爸。

贺子珍也很少和李敏提起有关毛主席的事情,对爸爸她没有一点印象。

没过多久,毛岸英和毛岸青也被送到苏联接受教育,虽然他们两人不是贺子珍所生,但是贺子珍也悉心照顾着。

三个孩子都被送到了儿童院接受教育,在这里悬挂了各国领袖的照片。

老师也常常给他们讲述这些领袖的故事,对李敏来说,毛主席虽然很伟大,但是跟她没有一点关系。

直到有一天,哥哥毛岸青指着毛主席的照片告诉她:“这是我们的父亲。”

娇娇怎么也不相信,那个伟大的人物竟是自己的父亲!

以前她从来没想过自己父亲是什么样子,如今却有一种自豪感,父亲是那么伟大的一个英雄。

回国后的生活

由于贺子珍被冤枉关进了精神病院,遭受了非人般的生活和虐待,王稼祥将她救出来后,商议让母女俩回国生活。

1947年冬天,李敏和妈妈贺子珍回到了中国,虽然回来了,但是原本幸福的家却不在了。

她经常问贺子珍爸爸的事情,贺子珍劝她不如自己写一封信给毛主席,将想说的话,都用信来表达。

但是李敏在苏联一共生活了7年,根本就不会讲中文写汉字,祖国对她来说,是那么的陌生。

贺子珍鼓励她用俄文来写,李敏思索了许久,用俄文歪歪扭扭写下了一封信,寄给了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并且期待他的回信。

毛主席看到女儿的来信,激动不已,可是他不懂俄文,只能先找翻译将内容翻译出来后,再用中文回复。

但是毛主席觉得信的传递太慢了,不如电报来得快,他很想要见到多年未见的女儿。

贺子珍将毛主席的信翻译成俄文,转述给李敏。

当李敏知道毛主席也很想念她的时候,她感叹自己终于有父亲了。

一个月后,毛主席派警卫员找到贺子珍,说:“毛主席很想念娇娇,想要将她接到身边,让她在北平读书,特来询问你的意见。”

贺子珍对这个提议没有任何反对,毕竟在北平,李敏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而且她没办法代替毛主席,为了孩子,她愿意放手。

1949年5月,贺怡带着李敏来到北平,在双清别墅,毛主席见到了8年未见的女儿娇娇。

原本毛主席正在双清别墅办公,当看到贺怡带着风尘仆仆的李敏赶到别墅后,毛主席立刻停止办公,走出别墅。

他大老远就和贺怡打着招呼,贺怡牵着娇娇的手,告诉毛主席:“您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我把娇娇带回来了。”

贺怡低头告诉李敏:“这就是你朝思暮想的父亲,娇娇。”

毛主席和她们面对面站着,脸上满满都是对李敏的宠爱,静静站在那里,等待李敏唤他一声爸爸。

李敏仔细看着面前这个身材魁梧的男人,他确实和那些照片上一模一样,这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她像一只小喜鹊一样,激动地扑进毛主席怀里,羞涩又快乐地叫出了“爸爸”。

李敏依偎在毛主席怀里,享受从未体验过的父亲的温暖,久久不肯离开。

毛主席也看着恬静漂亮的女儿,激动地抱着她左边脸亲一亲,右边脸亲一亲,嘴里还不停呼唤女儿的名字。

毛主席让娇娇留在他身边,娇娇也经常趁毛主席休息的时候,轻轻走过去,抱着他的脖子,在他脸上亲一口。

此时的毛主席不是那个日理万机、一脸严肃的一国领导,只是娇娇的父亲。

吃完饭后,毛主席也会带娇娇在公园散步,大大的手掌覆盖住李敏又白又嫩的小手。

问起她在苏联的生活,学习情况,还鼓励她要好好学习。

“狠心”的父亲

虽然毛主席在内心里对李敏是亏欠的,但是他从来不会溺爱孩子,总是锻炼和培养他们独立的个性和品格。

有一次家里人来信,请求毛主席帮忙给孩子说个情,让孩子能顺利上大学。

但是毛主席拒绝了,还说孩子的将来不能依靠他,要靠孩子自己。

毛主席将这件事交给了李敏,既要将他的意思表达到位,又不能让人家生气,鼓励孩子好好学习。

毛主席让娇娇留在他身边,娇娇也经常趁毛主席休息的时候,轻轻走过去,抱着他的脖子,在他脸上亲一口。

此时的毛主席不是那个日理万机、一脸严肃的一国领导,只是娇娇的父亲。

吃完饭后,毛主席也会带娇娇在公园散步,大大的手掌覆盖住李敏又白又嫩的小手。

问起她在苏联的生活,学习情况,还鼓励她要好好学习。

“狠心”的父亲

虽然毛主席在内心里对李敏是亏欠的,但是他从来不会溺爱孩子,总是锻炼和培养他们独立的个性和品格。

有一次家里人来信,请求毛主席帮忙给孩子说个情,让孩子能顺利上大学。

但是毛主席拒绝了,还说孩子的将来不能依靠他,要靠孩子自己。

毛主席将这件事交给了李敏,既要将他的意思表达到位,又不能让人家生气,鼓励孩子好好学习。

口气吃了四片面包,喝了两小碗加奶咖啡。

这样的西式早餐没吃几天,就被毛主席发现,还将所有孩子叫到一起,批评他们超过了标准。

哪怕女儿们因为缺乏营养脸上浮肿,毛主席依旧不允许她们超过规定的标准。

李敏的婚事

或许是因为童年过得不太幸福,所以她的性格比较闷,属于沉默寡言的内向女生。

平时穿衣服也大多是素净一些的衣服,不像其他女生般喜欢花花绿绿的颜色。

李敏完美继承了父亲的端正和妈妈的美貌,像一个公主般文静和端庄。

年纪渐长的她也在学校谈起了恋爱,对方是她在八一学校的同学,孔从洲的孩子孔令华。

李敏将这件事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一向不在意儿女们对象的身份,只要人品端正、好学上进、是个可靠的人就行。

对这门恋爱,毛主席也表现出了支持,希望两个年轻人可以幸福。

有一段时间,孔令华的成绩下滑得有些厉害,李敏告诉他,若是成绩还没办法提高,两人就先中断联系,直到他的成绩提高为止。

当毛主席问到,为什么最近孔令华都不到家里来时,李敏告诉了他真相,毛主席笑着说道:“不过是一时学习不好,不要以成败论英雄,你转告他要好好学习,有时间来家里玩。”

对女儿的婚事,毛主席是满意的,因此亲自给女儿主持婚礼,能见证女儿的幸福也是他最大的心愿。

虽然毛主席的儿女们婚礼都不铺张,但是却很隆重,对李敏来说,这是她最幸福的一天。

结婚后,李敏和孔令华没有耽误学业,继续在大学学习,只是住在毛主席那里。

结婚后的小两口甜甜蜜蜜,很快就生育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也给毛主席增添了无限乐趣。

毛主席人到中年,反而很渴望儿女绕膝的幸福,看着外孙,他总是乐呵呵的,人也精神了不少。

后来,李敏和孔令华搬离中南海。

当时毛主席看到许久都不回来的女儿,难掩心中的喜悦和思念,用饱经沧桑的语气问:“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啊?”

李敏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从这以后,李敏一共就见了毛主席三次。

第一次是在陈毅逝世的时候,毛主席出席葬礼后,就生了很严重的病,当时李敏去看望。

病重的毛主席一直拉着李敏的双手,不肯放开,看着她说出了那句想念的话:“娇娇,你怎么都不回来呢?你要常回家看看我啊!”

李敏含着眼泪点点头,她不想让父亲为这些事情伤心。

第二次是在孔令华的部队驻地,当时李敏接到电话,说父亲病重,希望她尽快赶回来。

最后一次是在毛主席病逝前几天,当时李敏得知父亲身体的状况后,她不顾一切回到中南海。

当看到爸爸虚弱地躺在床上,面容憔悴后,李敏心如刀割,她眼中的泪水不停往下滴落。

她走到毛主席面前,用哽咽的声音喊了一句:“爸爸。”

神智还清醒的毛主席紧紧拉着女儿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娇娇,你来了。”

李敏握着毛主席的手,不停点头。

“你怎么这么久都不回来呢?我很想你啊!”当面对毛主席的埋怨时,李敏的心都要碎了。

毛主席艰难举起了右手,还将右手弯成了一个圆圈,然后说了一句话。

但是因为毛主席状态很不好,说出的话也是断断续续的,李敏没听清楚。

李敏询问照顾毛主席的生活秘书张玉凤,她也摇了摇头,表示没有听清楚。

当李敏想要弄清楚的时候,毛主席却陷入了昏迷,没办法解决她的疑问。

虽然李敏猜测,可能毛主席想要表达的是贺子珍,毕竟母亲的小名叫“桂圆”。

难道是毛主席知道自己身体状况不太好,所以要嘱托李敏照顾好自己的母亲?

原本李敏以为自己时间还有很长,可以慢慢寻找答案,但是没想到这竟是她和父

亲的最后一面。

当中央办公厅的汽车接李敏再一次回到中南海的时候,见到的却是父亲的遗体。

她抱着遗体放声痛哭,久久不能自已。

为什么自己非要搬出中南海?她很痛恨自己,不能在父亲生命的最后阶段,陪在他身边。

1981年,中办找到李敏,和她提起了毛主席遗产的事情。李敏说道:“我只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中办为她送去了8000块钱、一台彩电和一台电冰箱,看着这些东西,李敏再一次红了眼睛。

对她来说,父亲留给她的精神财富远比这些遗产珍贵得多,虽然父亲已经不在了,但是精神会陪伴她一直走下去。


 
 
[ 人物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人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