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三湘名人 » 毛泽东 » 正文

这一仗,让毛泽东从一介书生蜕变成为一代军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18  浏览次数:2043
核心提示:1930年10月,蒋介石趁中原大战胜利的余威,调动10万兵力,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大规模“围剿”。战前,蒋介石曾让何应钦主持“绥靖会

1930年10月,蒋介石趁中原大战胜利的余威,调动10万兵力,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大规模“围剿”。战前,蒋介石曾让何应钦主持“绥靖会议”讨论剿灭红军,也是想让他担任剿总司令,无奈,何应钦婉言谢绝,担子落到了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身上,并成立“南昌行营”负责“围剿”行动。

结果,鲁涤平在这次“围剿”中“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手下两员大将一死一逃,自己的第9路军被打残,还被蒋介石斥之为无能,引咎辞职,后想借抗战爆发之机恢复军职不成,致其脑充血痼疾加重,于1935年病逝于南京。

一、蒋介石重兵“围剿”,红军因敌定对策

五项任务之首,直指中央根据地。1930年10月6日,蒋介石打败冯玉祥和阎锡山,取得中原大战胜利。10月10日,在上海提出了“最迫切的五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肃清匪共”。12月,蒋介石到达南昌,亲自部署全国统一组织的“围剿”,改变由一省或几省组织的“进剿”和“会剿”,并将朱毛的中央根据地作为重点。

成立南昌行营,统领三省湘鄂赣。早在1930年8月,蒋介石就命令何应钦主持“武汉行营”召开“绥靖会议”,意欲任命何应钦为“湘鄂赣三省剿匪总指挥”,但何应钦不想站在一线,婉言谢绝。10月28日,蒋介石成立其直属的“南昌行营”,任命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为行营主任,统一指挥湘鄂赣三省“围剿”行动。

十万大军集结,长驱直入来势汹。此次“围剿”,蒋介石调集了11个师、3个旅、3个航空队,共10万余人,辖鲁涤平的第9路军,朱绍良的第6路军,蒋光鼐的第19路军,前线总指挥为第9路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蒋介石为这次“围剿”制定的总方针是“长驱直入、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猛进猛打”,三路大军由北向南直插中央根据地,可谓来势汹汹。

实施积极防御,诱敌深入聚歼之。红一方面军获悉敌军“围剿”行动后,位罗坊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讨论了主动出击、先行退却等方法,最终统一思想,确定由毛主席提出的“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方针。11月1日,毛主席和朱德签发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命令。

党政军民团结,坚壁清野打游击。罗坊会议后,中央苏区积极准备反“围剿”,特别是向战士、群众说明诱敌深入的必要性,党政军民形成了一个整体,部队开始部署、整训,发动群众进行“坚壁清野”,肃清敌特,部署游击战。

二、大踏步诱敌深入,鲁涤平三次扑空

红军主力东渡,鲁涤平第一次扑空。1930年11月5日,“围剿”行动开始。当天,红1方面军离开袁水流域,渡过赣江,撤退到赣江东岸。红军的撤退,使鲁涤平第一次扑了个空,他判断红军可能占领抚州、樟树,于是向吉水、永丰地区追击。

主动放弃吉安,鲁涤平第二次扑空。当鲁涤平主力渡过赣江时,红军主力主动放弃吉安等地,先敌一步向根据地中部的东固、龙冈地区转移。11月18日至20日,鲁涤平相继占领吉安、永丰、乐安等地,未寻得我军主力,又一次扑了个空。

主力秘密转移,鲁涤平第三次扑空。为引敌至理想的作战地区,11月下旬开始,红军“求退心切”,开始大踏步战略后退,红1方面军主力秘密转移到黄陂、小布地区,留部分力量吸引敌注意力。鲁涤平根据情报判断我军主力在东固地区,当“捣破东固匪巢”后,却还是没有找到我军主力,再一次扑了个空。

天降大雾助攻,同僚相煎负气而走。但是,这一次的扑空却给鲁涤平造成较大的损失。12月19日,公秉藩的第28师(新编第5师改称)占领东固,而张辉瓒不知道。20日,天降大雾,两个狭路相逢的师激战了4个小时。公秉藩认为是张辉瓒有意争功,赌气率部退回富田,因此,只有张辉瓒师留在东固。

三、精心布置伏击圈,慎重初战求全胜

精细选择战场,六项条件都具备。11月19日,毛主席到达永丰藤田,为实现反“围剿”的目的,研究了红军退却的终点问题,即与敌作战的战场。反复研究,认为必须具备6个条件:1.人民积极援助红军;2.作战阵地有利红军;3.红军主力易于全部集中;4.敌人交通阻塞,不便联络;5.敌人耳目闭塞,容易发生过失;6.敌人补给困难,与之周旋能使敌疲劳沮丧。根据这些条件,认为最理想的作战地区在根据地中部。

决心歼敌主力,一举两得慑敌胆。12月中下旬,根据当时态势,红军认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初战胜败关系战役全局,经黄陂会议讨论,决定打中路孤军深入的张辉瓒、谭道源部。攻击该部,不仅我军占有优势,歼敌后还可从中间割裂敌军部署,歼灭敌主力,亦可对敌形成震慑,使“围剿”不攻自破。

歼敌誓师大会,战斗名联鼓士气。12月24日,朱德、毛主席签发歼灭来犯之敌的作战命令。第2天,红1方面军在小布举行歼敌誓师大会。会场悬挂毛主席亲书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会后,红军指战员和群众士气旺盛、群情激昂。

敌军据守不前,戒急戒躁待战机。12月25日,红1方面军在源头通往小布的道路完成伏击部署,只待谭道源进入伏击圈。但谭道源经验丰富,进入源头后,意识到孤军深入,遂就地构筑工事,凭险据守,并电告鲁涤平,要求张辉瓒、公秉藩迅速前进。27日,秉持慎重初战、力求全胜,红1方面军放弃强攻谭道源,撤出伏击圈。

四、抓住战机“断其指”,乘胜追击扩战果

敌师孤军冒进,决心歼敌于运动。12月28日,在得到张辉瓒师向龙冈推进的情报后,红1方面军当即决定歼灭张辉瓒的第18师,并力求歼敌于运动中或立足未稳。29日,前卫团在当地赤卫军配合下,在源头、洛口、头阪分别牵制敌第50、第24、第8师,红军第3、第12军,第3军团、第4军分左右两路向龙冈地区秘密开进。

完成合围聚歼,前头捉了张辉瓒。12月30日凌晨,红1方面军全部进至小别附近地域,毛主席、朱德登上小别山亲临指挥。不久,敌第18师先头遭红3军第7师迎头痛击,张辉瓒发起多路攻击均被击退。红12军完成割裂敌第18师与第28师的联系后,红1方面军形成了“对外阻敌增援、对内防敌突围”的有利态势,下午4时发起总攻,迅速结束战斗,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毛主席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首战威震敌胆,争先恐后夺路逃。红军首战告捷,歼灭敌“围剿”主力第18师后,给敌人造成很大震撼。鲁涤平判断红军将打谭道源的第50师,于12月31日命令谭道源退向洛口,向许克祥的第24师靠拢。谭道源当夜下令各部后撤,第50师各部接到命令后,争先恐后夺路而逃。

迅速追击逃敌,三军重创谭道源。1931年1月2日晚,红1方面军得到谭道源师逃跑的情报,当晚10时发布《追击谭道源师的命令》。1月3日晨,红1方面军在东韶追上谭道源。红3军团由西北向东南,红4军、红12军由西向东,从三个方向发起猛攻。战至下午3时,谭道源见大势已去,下令突围。由于红3军由西南向东韶以东的迂回没有到位,除敌一部乘隙突围外,1个多旅被歼灭。

破敌围剿图谋,乘胜进攻扩苏区。至1月3日晚,“围剿”主力张辉瓒师除第54旅全部被歼,谭道源师被歼大半,“围剿”败局已定,鲁涤平下令收兵,宣告“围剿”失败。红1方面军乘胜转入进攻,消灭地方地主武装。至3月中旬,在多个县新争取了几十万群众,党团组织得到巩固,红军取得了较大发展。

第一次反“围剿”,是我军第一次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打破敌人统一指挥多省力量进攻的运动战。作战中采取的“依托根据地诱敌深入,准确把握、捕捉战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等作战思想,特别是那幅誓师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成为了毛主席军事思想的雏形,而这一军事理论的成功实践也让毛主席完成了一介书生到一代军神的转变。

 
 
[ 人物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人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