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湘文化 » 文学园地 » 正文

读毛主席仿陆游《示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15  浏览次数:1346

毛主席仿陆游《示儿》,写下一首豪情奔放的诗

七绝《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临终绝笔,这首诗写于作者八十五岁高龄北伐志向完全落空之时,因为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感真挚、深厚,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九五八年,毛主席曾经步陆游原韵,仿写过一首七绝《仿陆放翁<示儿>诗》,诗歌的结构和用韵都和陆游原作一致。

同样是把理想的完成,寄托于后代的身上,但是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与叙事的基调却大不相同。

一、《仿陆放翁<示儿>诗》赏析

陆游《示儿》一诗如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毛主席《仿陆放翁<示儿>诗》如下:

人类今娴上天空,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无忘告马翁。

这两首诗的用语几乎都是大白话,非常好懂。不过前者的诗文字字血泪,满带悲怆,后者虽然沿用了原诗体例,第二句里也提到了一个“悲”字,但是事实上却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陆游《示儿》是我们基础教育语文课本中的“必背名篇”之一,其内容不必我多作介绍,下面先介绍一毛主席仿作的内容。

毛主席这首诗写于一九五八年,当时中国刚刚与苏联交恶,面对不利的国际形势,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为了对抗外来的封锁,我们只能加紧搞生产建设进行自救。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针对国际形势发出感叹,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第一句中的“娴”,就是娴熟的意思。一九五七年四月,苏联刚刚向天空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二年二月,美国的卫星也升空了,所以说“人类今娴上太空”。

人类的科技,已经发达到了能熟练地进入太空的地步了。但是在这个时候,共产党人的心里还装着一件“可悲”的事。那是什么事呢?那就是世界五大洲七大洋,还没有实现“大同”。

“大同天下”本来是儒家理想中的最先进的社会形态。这里的“五洲同”,是指建立在共产主义思想基础之下的“大同天下”。

这里的“五洲同”与陆游原诗中的“九洲同”不一样,后者主要指的是华夏九洲的统一,而前者是整个世界的“大同”,眼界更加阔大了。

毛主席这首诗,先通过第一、二句,写出了迄今为止革命事业里留下的“遗憾”,再用第三句写出了心中的愿望。

这个愿望就是让共产主义的“愚公”,以愚公搬山的精神去战胜一切困难,消灭全世界范围内的吸血虫。

诗里这个“吸血虫”写作“饕蚊”,出自鲁迅一九二七年编写的《唐宋传奇集》序文:“时大夜弥天,壁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

\

一九五八年年底,毛主席在文物出版社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作注时说,他曾经引用修改过鲁迅的这首诗,文中提到:

从那时到今天,三十一年了,大陆上的饕蚊灭得差不多了,当然,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仍须努力。港台一带,饕蚊尚多,西方世界,饕蚊成阵。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万愚公,用他们自己的移山办法,把‘蚊阵’一扫而空,岂不伟哉!

因此之故,毛主席写下了这首诗。饕就是指上古神兽中的饕餮,这种神兽食量惊人,是贪得无厌的代表。所以饕蚊就是一种贪得无厌的大蚊子,大吸血虫。

最后一句诗的意思是说,什么时候共产主义的战士能消灭全部的吸血虫,再在公祭之时,去告诉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创始人马克思。

从这首诗的整体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毛主席认为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现“大同天下”还有很远的距离。

不过毛主席同时也坚信,只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战士们,保持着愚公搬山的精神,总有一天会达成这个愿望。

二、两首诗的境界

陆游生前与毛主席当时所取得的政治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因此陆游原诗中的“示儿”,是指把这首诗“出示”给自己的儿子看,希望他们能继承自己的抗金遗志。

毛主席诗中“示儿”,“示”的不是一家一姓之子孙,而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战士们。

陆游在写下《示儿》这首诗的时候,心中应当是绝望大于希望的,这一点也与毛主席的仿作很不相同。

因为陆游原诗创作时间是在南宋开禧北伐失败,铁血宰相韩侂胄惨死朝堂上之后。过去我们的课本在介绍这首诗时,大多只是强调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这首诗延续到了他的身后。

陆游生前就是一个抗金积极分子,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前两年,生活在一个官宦世家,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一直把北伐抗金当成平生最大的志向。

同时,陆游还曾经在军中幕府任职,亲临抗金第一线,写下万字《平戎策》。然而由于南宋朝中“主和”派的打压,使他长期游离于权力中心之外,无法实现理想。

最终,陆游只能在临终之时,就把北伐收复故土的一腔心愿,寄托于子孙后代的身上。希望将来有那么一天大宋王朝能一洗前耻,让中国重归统一。

届时再让自己的儿子把这件事在灵前告诉给自己,好让自己在九泉之下得以瞑目。但是如果仅仅从这个层面上去理解陆游的悲剧的话,那么对这篇《示儿》的认识显然是无法深刻的。

因此我们在这里必须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在陆游人生中的晚年,他事实上已经逐渐接触到了南宋主战派的高层,即铁血宰相韩侂胄。

因为听说韩侂胄有意抗金,陆游还专门写诗相赠,勉励其为国立功,那是他一生中离自己的理想最近的时刻。

谁知道后来开禧北伐迅速失败,韩侂胄在自己国家的朝堂之上被人斩下了首级,并且他的首级还被送到金国去“求和”。这种打击对于病中的陆游来说,不亚于是一道催命符。


当陆游写下《示儿》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一个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这一点他是深深地知道的。

陆游曾经信佛,佛教讲轮回,讲四大皆空。佛教认为人死后就进入轮回,什么爱恨情仇,家国大义,对于佛教徒来说都是虚妄的存在。

对于这种观点,陆游本来是有些相信的。但是信也没有用,他天生就注定了是一个爱国诗人,他心里就是放不下“国家统一”这个心结!

陆游明明知道,即使他还能活着,在他这一代也根本不可能实现北伐的理想了。因为当时南宋朝廷多数人根本就不支持北伐。所以他只能把这种爱国的愿望,寄托到自己后代身上。

但是毛主席当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因为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这个问题上是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

所以纵使与苏联关系破裂了,还被西方势力打压、封锁,但是我们的共产党人有战天斗地的精神,也有愚公搬山的干劲,远未达到绝望的时刻。


另外,毛主席这首诗的最后,还希望在实现共产主义“大同”的理想后,人们能通过公祭的方式去告慰“马翁”。这里的“马翁”,指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不是中国人,但是却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创始人。毛主席不说让愚公们实现愿望后告慰他自己或者是本国的先烈,而是希望大家能去告慰这位外国哲学家,可见伟人的胸襟。

毛主席坚持要实现共产主义“大同天下”,的确不是为了一家一国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世界人类的共同利益。

陆游和毛主席两人,都是最伟大的爱国大诗人,只不过历史后来的真正的走向,却是很难预料的。

陆游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在“王师北定中原日”时,通过家祭的方式,把好消息告诉他。但是他的七个儿子,并没有实现他的这一愿望。

陆游生前有四个儿子已经出仕当官,在他死后,又有几个儿子因为他的恩荫,当了迪功郎这样的小官。他的儿子中做到的最高的官职,不过是地方上的通判。

这样的官职,根本无法进入南宋的权力中枢,更不可能在中兴北伐的大事上有所作为了。据说在南宋灭亡的崖山海战之前,陆游有一个孙子陆廷元闻讯忧愤而死。

陆廷元的儿子,也就是陆游的曾孙陆传义,当时在军中,南宋兵败之后也绝食殉国了。这样看起来,陆游北伐的心愿是彻底落空了。

不过俗话说得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后来朱元璋消灭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又让“九州同”了。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陆游的心愿,只不过是迟了几百年,最终还是实现了的。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有很多很多宏大的心愿,都是不可能靠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去完成。正如毛主席诗中说的那样,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后代们要有“愚公搬山”的精神。

结语

陆游和毛主席这两首“示儿”诗相较,陆游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血泪斑斑”让人震撼的。也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才能光照千古,流芳百世。

毛主席的诗则和他的词作一样,永远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所“悲叹”的未能实现的革命理想,不是为一家一姓,一国一族,而是为了全世界的人民。

同时,毛主席诗中所“示”的对象,也不是个人的子孙后代,而是全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最后他想要告慰的逝者,也不是自己和本国的共产主义先辈,而是一位伟大的外国哲学家。

可见无论在什么样的时候,毛主席的诗词作品中都始终闪耀着“集体主义”思想的光芒。这样的见识、胸襟与气魄,是远远超越了古人的。

诗如其人,常读毛主席的诗作,越读越为他的思想光芒所折服。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湖湘文化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湖湘文化
推荐湖湘文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