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三湘名人 » 黄克诚 » 正文

黄克诚:直言不讳而“九起九落九下”的大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24  浏览次数:3272
核心提示:在我国的开国10位大将中,有这么一个人,因为他的直言不讳而“九起九落九下”,在他的一生中除了有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还有他的

在我国的开国10位大将中,有这么一个人,因为他的直言不讳而“九起九落九下”,在他的一生中除了有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还有他的耿直、实事求是的品质更让人记忆深刻。而在他的晚年发生了一件比较特殊的事情,让众人觉得他有着超出寻常的眼光和见识。

1981年,这位大将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写好以后,经胡乔木对其中的文字进行把关和润色,文章修改以后再次给到他手里时,他发现文章中对于毛主席的称呼全部都修改了,他立马指出这个问题并且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而他的观点最后也得到了众人的肯定。而这位“九起九落”的开国大将就是黄克诚,那为何发表文章时要修改毛主席的称谓呢?

一、“穷小子”靠亲戚接济上学,从此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黄克诚,1902年在湖南永兴一个偏远小村庄出生。当时是清朝统治的末期,正处于半殖民地统治状态,全国的人民百姓都处于动荡不安中,而偏远山区的百姓则完全是水深火热。虽然黄克诚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但是他父亲非常民主,为了让他能去私塾读书,四处借钱。黄克诚9年的私塾学习生活,是他父亲和亲人用一担担的谷子所换来的。黄克强深知自己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他比身边的同学读书更加的勤奋用功、刻苦努力。

1922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被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录取。在学习期间,黄克诚接触了马列社会主义的思想,也深深地被马列社会主义思想所影响着,在校时就积极参与了爱国运动。1925年,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以后,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便参加了北伐战争,在战争中担任团政治指导员一职,随后跟着其他同志在两湖、河南以及江西一带辗转。

而多年以后,黄克诚回忆起入党的那一幕依旧印象深刻,他曾表示:入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不是一时半会的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所做的决定,因此不管遭遇什么,都会非常坚定,毫不动摇。而后来黄克诚也用自己的一生来证明自己,爱党、爱国、爱民成了他一生的信念。

二、敢于讲真话,革命生涯中多次被排挤批评

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黄克诚便接到组织的任务,随即便回到湖南从事地下农运工作。时隔一年后,黄克诚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且还组织了永兴当地的农民起义,起义后黄克诚则担任永兴地区红色警卫团的参谋长。后来,在湘南起义中,他坚决抵制该地区特委的“左”倾盲动政策,这是他第一次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

1930年,黄克诚被编入彭老总所领导的红五军,并担任政治委员一职,对第5纵队第八大队以及第3纵队第2支队负责。而当时的中央领导是以李立三为核心,主张“左”倾冒险主义。当时中央认为只有组织中心大城市的武装运动才能赢得革命的胜利,因此便有了“攻打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

而黄克诚则不赞同这种“左”倾政策,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抵触。他认为以目前我党和红军的实力,要攻下中心大城市无异于“拿鸡蛋去碰石头”,不仅不会有实质性的效果,反而可能损伤我党的实力,因此这样的决策在现阶段是非常不理智的。

随着湘南起义的失败,黄克诚认为:想要革命胜利,那么就要扩大并持续发展革命力量,而想要做好这一点,那就必须要建设革命根据地。如果企图通过攻占几个大城市,无法让革命持续长久发展。

而当时的黄克诚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支队政委,他的想法和意见并没有被上级重视,于是便找到了彭老总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彭老总对于黄克诚的想法也是非常认可。因此在平江会议中所有人都在讨论:攻打长沙还是武汉,有什么看法时。黄克强则直接表明:如今我们的实力去攻占中心城市根本是不现实的。

黄克诚的话语一出,红三军团贺政委便立马让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写一份报告,黄克诚也知道自己此时再继续说什么都无济于事,甚至再说下去很有可能会“惹祸上身”,但他还是继续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于是又一次因为敢于讲真话而被批评和排挤。此后彭老总对他的评价:身边的人都说我是硬骨头,可他们哪里知道,这个黄克诚比我还要硬十倍不止啊!

1931年,黄克诚担任第三师的政委(红三军团),当时大清洗运动扩大化,上级给黄克诚送来了大清洗运动的名单,要求他逮捕名单上的人员。黄克诚看了逮捕名单以后,他表示不应该一一逮捕。这正好被有心之人抓到机会,质疑他也是“AB团”的一员,并指责是黄克诚是右倾机会主义,便要求把黄克诚抓起来一起审查。彭老总知道以后便去找了大清洗运动委员会,因为理由和证据不足,大清洗运动委员会只好把黄克诚放了,但条件是撤黄克诚政治委员一职,于是被撤职的黄克诚在彭老总的安排之下,转而去军团的司令部给当了秘书。如果没有彭老总,黄克诚的革命生涯很有可能就到此为止了。

1932年年初,中央鉴于黄克诚的军事能力和付出,决定给他官复原职。中央按照夺取中心大城市的方针决定攻打江西赣州。对于中央的方针,黄克诚再次提出异议,他坚持自己之前的看法,认为现阶段攻打大城市是不明智的决定。但是中央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黄克诚只好带兵出战。在攻打赣州时,红军腹背受敌伤势惨重,黄克诚主动提出撤离,但中央一直没有批准。

而久攻不克,如果再继续下去,伤亡只会更加惨重。黄克诚为了红军能保存实力,冒着违抗命令的风险,说服其他队伍的同志们一起突围,这才避免了全军覆灭。尽管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也为红军减少了损失,但这种行为是违抗军令的,势必会被批评。在批评会议上,黄克诚据理力争,坚持认为自己没错,而且还对“左”倾冒险主义提出批评。结果就是撤销了师政委的职务。会议过后,彭老总便找到黄克诚,跟他说:“就你这样提意见,过不了多久都要把你撵出红军了!”黄克诚却直言说:我又没错,也不是哑巴,为什么不能提意见!

1935年,被撤销了师政委的黄克诚改任政治委员(第10团),在赤水和遵义战役中跟上级提出有关意见,再次因为直言进谏却被误会,接连降职,变成了普通的战士。后来到了陕北后才又被起用。接连几次被批评和降职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初心,他仍然跟随着党。

1946年,国内两党内战,国民党下令攻打红军所在的四平。毛主席给林彪的指示是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四平。而黄克诚则认为不顾一切守四平的决定是错误的,按照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撤退才是最好的,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黄克诚找到林彪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但是林彪并未接受。黄克诚和毛主席电话沟通中,毛主席说:“林彪是收到了我的电报,所以固守四平,是我这边决定的。”黄克诚却直接跟毛主席说:“即便是您做的决定,这个决定也是错误的!”

1959年,我党召开了庐山会议,彭老总因为“八万字的信”受到了毛主席的批判。随后很多人也跟着一起批评彭老总,而在这次会议中黄克诚并未落井下石,他坚持认为彭老总的观点是正确的,不应该被批判,言辞激烈的维护彭老总。不管周围的人怎么劝黄克诚,他始终都不改口。有人指出黄克诚跟彭老总关系太密切,肯定也是右倾机会主义反党组织中的一员。于是黄克诚被撤销了一切职务,仅保留党籍。

此后一直到1977年,黄克诚才重新复出,在党中央召开的第11届三中全会中,被任命为中央党组织的书记,上任以后开始严抓党风党纪,一心一意的为国家建设而付出。因此有人说黄克诚的革命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因为讲真话多次被罢免,有人说邓爷爷是“三起三落”,而黄克诚大将则是“九起九落”,但不论什么时候,他都坚持自己的初心,并且无怨无悔的付出着。

为什么毛主席一直信任并多次重用黄克诚?无非就是因为黄克诚大将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不管什么时候都实事求是,敢于讲真话说实话。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过他:黄克诚他这个人啊,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都特别的突出,值得肯定的是黄克诚是个品质过硬的人!

三、坚持保留毛主席称谓,肯定毛主席的付出和思想

在20世纪80 年代初,黄克诚在解放军报上曾发表了讲话,此次的讲话以“对毛主席的评价和毛主席思想的态度问题”为主题。在发表这篇讲话之前,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在经历了十年的浩劫后,不管是社会人民群众, 还是我党内部人员都在进行反思。尽管毛主席领导着人民群众成立了新中国,破除了传统封建思想,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是有不少人开始否定毛主席,不仅质疑毛主席的思想,甚至还有一些偏激的人开始诋毁毛主席思想和恶意抹黑毛主席的形象。

基于这样的背景,黄克诚觉得如果人民的思想一直混乱下去,没有了信仰,社会会更加的动荡。为此黄克诚大将决定发表有关讲话,以便于人民群众科学而又公正地去评价毛主席。黄克诚拟稿时,总是不断地想起在我国革命最危急、紧要的时候,是毛主席高瞻远瞩,带领人民群众力挽狂澜,在此过程中毛主席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

黄克诚大将非常肯定邓小平对毛主席的评价:“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因为黄克诚这一辈子所参与的革命战争的每一段经历,都在印证这一评价。黄克诚并不是把毛主席吹捧为救世主,而是毛主席是我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总是在危机中挽救革命,引导革命,让革命得以持续发展,如果没有毛主席,革命不一定能成功,这份功勋是谁也无法抹掉的。

对此,黄克诚也中肯地表示:这是历史问题,不是毛主席一个人的问题,因为每一个决定和决策都是党内所有的人参会时举手表决通过。我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树立了共同的崇高理想和信仰,也正是因为这个信仰的存在我们才能团结所有的人民群众。而毛主席的思想是我党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武器,一直在指导我们推着革命的齿轮向前走,我们不能亲手摧毁自己的信仰。

因此黄克诚才着手起草了这篇讲话的草稿,并且交给邓小平批示,邓小平表示可以将其发表在解放军报上,但发表之前要给胡乔木把把关。胡乔木拿到草稿后,对部分字眼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后,便交给黄克诚再次确认,细心的黄克诚再次核对了草稿,发现有关毛主席所有的称谓都变成了同志。对此黄克诚表示:这一修改,我非常不习惯,从感情上来看我觉得还是保留毛主席的称谓比较好。而邓小平知晓此事以后也说:“毛主席的这个称谓并不是简单的称号,他是我党以及人民群众对他的高度认同,毛主席之于我党、人民、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个称谓需要保留!”

1981年04月10日,黄克诚在解放日报发表了这篇讲话。此后全国各大报刊纷纷转载。纵观黄克诚大将的这一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样的事情和问题,他都敢于发表自己内心的看法,而且是公正不阿的角度。

四、为革命奉献一生,永远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黄克诚不仅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就连个人生活也是处处维护着党和人民。1941年,在阜宁宋乃德的撮合之下,黄克诚认识了他的妻子唐棣华,在黄克诚结婚那天晚上,他就和妻子约法三章。而第一条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党、国家、人民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不能因为我们个人利益而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在儿女出生以后,便定下了家规,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准因为个人私事动用公家的资源。按照黄克诚大将的职位和权利来看,他的妻儿完全是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但在他的教导之下,一家人都是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即便是多么特殊的情况下也不能违背家规。

1980年的时候,黄克诚家里有件大喜事,那就是他的小儿子要结婚。而在当时社会,嫁娶是非常看重排场的,于是身边的人问:“黄老,您儿子结婚那天,我们的车要不要安排去接新娘子啊?”黄克诚听了以后义正言辞地说:“为什么要去接?年纪轻轻的,腿脚没毛病,直接坐公共汽车就好了,或者骑单车也行的嘛。”到了小儿子结婚的那天,没有乐队、没有请客和大设酒席,他的儿子骑着单车把儿媳妇接回来。只是黄家人、媳妇娘家人以及证婚等工作人员聚在一起吃了一顿饭。

即便是黄克诚的宝贝孙子也没有享受过特殊的待遇。对于黄克诚而言,孙子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他十分疼爱孙子,可即便如此,孙子从小都是自己挤公交车上下学,从未没有坐过组织给黄克诚安排的公务车。到了1986年,黄克诚大将生命的最后一个年头,他知道自己所剩下的时日不多,便不再让医护人员和家人给他治疗,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不能再为党、人民和国家工作了,不能再浪费国家的医疗资源和药物,给他用再好的药物也都是浪费,还不如留给那些可以贡献的同志们。可见黄克诚大将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并遵守着自己立下家规:不因个人私事占用一丝一毫公共资源。

从加入党的那一刻起,黄克诚大将便决定将他的一生奉献给革命。他为人两袖清风,不慕名利,做到了真正的一心一意为广大人民、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不论什么时候,不论自己在什么岗位都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1986年,黄克诚大将逝世享年84岁。回顾他这极具传奇色彩的一天,我们可以看到黄克诚爱国、爱人民群众、爱党,更可以看到他在军事和政见有着超越常人的眼光和见识,在每个关键紧要的关头都能果敢坚定、一锤定音。黄克诚大将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牺牲自我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和学习。

 
 
[ 人物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人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