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奋斗在沪 » 正文

盛会背后的故事---参加陈薪伊艺术中心落户演艺大世界发布会感想及上海亚华湖剧院经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兵的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30  来源:阿图如是说  作者:湘江水转载  浏览次数:2181
核心提示:4月27日陈薪伊艺术中心落户演艺大世界。其重要推手之一,也就是东道主刘小兵,头衔是上海人民大舞台国际文化娱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湖南人在上海网站编者语: 4月27日,位于上海九江路的上海人民大舞台举行了一次盛会:以著名艺术家陈薪伊命名的《陈薪伊艺术中心》落户演艺大世界发布会。本文是“阿图如是说”作者参加发布会后的一篇感想。他从抒发感想入手,从侧面描述了一个有情怀、有责任感、为文艺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筹建和经营人民大舞台的曲折经历。文中的“刘小兵”,就是我们熟悉的上海亚华湖剧院经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湖南商会副会长。

艺术就是这样一种东西

它不能当饭吃

它不能当衣穿

更不能当钱花

但是

她会是几代人的记忆

她会是世代人的传承

2019年4月27日有感


陈薪伊艺术中心落户演艺大世界发布会照片(站在后排左起第一人就是刘建兵)


上面这段话,大家看看有的会懂,有的就不一定完全懂得它背后的来历。下面说的所有的故事全是说这段话的内在意思。



(一)


这次陈薪伊艺术中心落户演艺大世界发布会的重要推手之一,也就是东道主刘小兵,头衔是上海人民大舞台国际文化娱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我认识他是30年前,1988年,在湖南长沙,在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门口。

那年,我们都刚刚30岁出头,风华正茂的年龄。

我们的相识完全是一场偶遇:之前我们从未谋面。那天,我们都去找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社长,刚好社长有接待,我们就在门口等。

那时,我穿着军装,刘小兵背着一个军用挎包,我们就聊了起来,刘小兵告诉我,他也当过兵,是铁道兵。因为一句“当过兵”,我们陌生的距离一下子就消失了,于是就相互放开了。

我们的聊天从找社长干什么开始,我告诉他找社长是问问印诗画类艺术信封要不要书号;他说他找社长是因为要找人设计一本书的封面,他还告诉我写作也是可以赚钱的,如果有兴趣,可以为他的书写。

80年代末期,赚钱是全国举国上下的想法,“向钱看”这个词好像就是那时的标签。

匆匆一面,并无深谈。但是,用文化赚点钱这个共同想法,让我们建立了联系。

过了没有多久,我为他的一本报告文学集写过一篇,记得是写袁隆平的第一个研究生周庭波攻关杂交水稻的故事。收到800元的稿费,这是我人生赚到第一笔最大额的钱。记得到军人服务社的邮电所去取稿费,邮电所服务员的的眼光是直的,800块呀,超过多少人一年的工资。


(二)


到了1988年底,我从部队的卫生队来到株洲市,搞对外医疗。

因为希望认识株洲市新闻媒体的朋友,刘小兵又介绍我认识了株洲日报的记者阿坤。记得那时,阿坤写的电影剧本刚刚拍成电影《黑道》,正在上演,风头正旺,但是一听是小兵介绍的,二话不说,立马就成了朋友。

后来,在株洲,只要有关于媒体方面的事情,阿坤总是不遗余力的帮忙,一来一去,就成了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好到成什么程度?好到当时尚未结婚的对象们也成了好朋友!

再后来,小兵、阿坤时不时就聚聚,有时候,小兵来株洲看我们,我和阿坤也带着当时是对象的太太去长沙看小兵。

再后来,小兵第一个离我们而去,到深圳去了。那时,湖南去广州、深圳是一股风,都认为要发展就要去广州和深圳,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再不久,阿坤也调到广州去了,到广东省纪委的《党风》杂志当编辑。

株洲,只剩下一个孤独的我。

小兵到深圳后,就像断线的风筝一样,失去了联系。阿坤到广州后,因为是在体制内,我到广州去,常常会去看看他。

不久,我也离开了株洲、长沙,调到衡阳的一家空军医院,为的是和老婆在一起。

在空军医院有一段失落的日子,这这段失落的日子,我没有消沉,在无日无夜的工作同时,我自学完了解放军日报社新闻函授课程,作为结业作业,我写了长篇通讯《一面红旗30年》,阿坤帮我首发于《党风》杂志。

文章出来,效果不错,有不少基层党支部书记给我来信说:你的文章很感人,我们把它作为学习材料,组织党员学习……

文章传到广州空军政治部和后勤部,据说有关领导也向医院领导打了招呼,慢慢的我在医院也顺风顺水了。

正当我顺境的如鱼得水的时候,突然,医院解散了,50万小裁军,部队医院“三军联勤”,兵家重地衡阳的三家部队医院只保留一家,我所在的医院裁掉了。


(三)


1995年,家在浦东的太太趁着小裁军转业回浦东了。

这个时候,浦东开发开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一片火热。

在太太的建议下,我没有随着医院的同事们去广州、汉口等部队医院,而是调到了浦东的驻军某部。

刚到上海,两眼麻麻黑,一个人也不认得。很孤独。

于是,我问远在广州的阿坤,上海有没有什么熟人?介绍认识几个。阿坤说“小兵就在上海呀,你不知道?”

“听说他不是去了加拿大吗?怎么又到上海了?”我问阿坤,阿坤说:“他就在上海,你去找他。”

于是,1998年上半年,我和小兵又再度在上海重逢。

原来,小兵去深圳后,先后在深圳文联、深交所工作,干的很不错,是深交所领导(去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100名改革先锋之一)最信任的中层干部。后来,领命创办《证券时报》,历经6个月艰难,事成后,因为深交所领导变动,物是人非,他选择了“胜利大逃亡”,悄然辞职离开了深交所。

1994年的那个冬天,他得知上海人民大舞台年久失修,两家经批准的海外经营者经营16个月因为没有赚到一分钱,不愿意也无力修缮,他提出,重建人民大舞台这时,我来干。他先后投入8000多万人民币,开始了重建人民大舞台的工程。

当我见到小兵时,正是他最困难的时期,坐着蓝鸟轿车来上海的他,到浦东来看我,竟然挤着公交车来。

造成这个这样境况的是因为人民大舞台重建工程的停建,原因是因为工程款纠纷被法院查封。

诉讼引发诉讼,小兵先后用了20来个律师来应对官司。可见是何等的困难,换了谁,也很难挺过来。

所幸,在5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的呼吁下,在当时的上海市主管领导的关注下,诉讼历时10年终于获胜,工地解封开工了,2010年,人民大舞台终于重建成功。

“抗日战争只打了8年,你的人民大舞台建了10年,真心不容易,佩服你的坚韧!”我对小兵说。


刘小兵在人民大舞台


(四)


建成人民大舞台后,依照当初的合同,小兵又两个选择:第一,他可以经营;第二,他也可以不经营,交给文化部门经营。

当小兵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坚决反对他自己经营。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建楼受了10年之累,年过半百的他要好好休养生息,更是因为我深知演艺场所经营之难:在浦东的东方艺术中心是由实力雄厚保利经营,在很大的财政补贴之下,尚难不亏。

我说:刚刚解套,你又入套,你会吃力不讨好的。

小兵没有采纳我的建议,他选择了经营人民大舞台,因为文化就是他的梦想,再难,他也愿意坚持。

“既然选择了远方,那就让我们风雨兼程”这是一句很多很多有梦想的追求者最喜欢的诗,但是,又有几个人知道为此需要这样付出和坚持?

此后,由于各有各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平时不扯,有事联系。中间不间断的就是小兵时不时会邀请我去人民大舞台看演出。

这些年来,人民大舞台推出了许多精彩的演出,我所知道的有《盗墓笔记》、《再见徽因》、《猫城记》和《土豆谣》、《独自温暖》等许许多多的优秀舞台剧。好像林林总总有近百部。这些优秀的舞台剧,不仅让各种剧种有了一个演出的平台,使得艺术文化得以延续、传承和光大,更重要的是让生活在繁忙的魔都的人们尤其是有文艺情节的人们有了一种选择:生活不仅是票子、车子和房子,还可以有情调和文艺。

其中,《土豆谣》和《独自温暖》,让我记忆深刻,推么推写手理白写成观后推文,受到广泛好评。理白的《激情岁月过后谁来独自温暖:孙海英、吕丽萍携手上海人民大舞台》推文中,一位在上海打拼多年的企业HR在留言中说:一部适合冬天看的话剧,一部艺术家用心表演的话剧,值得去现场好好欣赏、品味。

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小兵还组织老兵们的参与演出,让激情与岁月,诗与远方通过舞台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在魔都,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让人们不得不先顾及生活和工作中无法省略的许多;在现代,游戏和微信以及各种便捷娱乐方式的产生,让去剧院看舞台剧成为一种小众的选择;然而,正是由于有小兵的存在,人民大舞台的存在,舞台剧得以依然顽强的存在,成为魔都另一种存在。

前一次见到小兵是2018年,他到浦东来,他告诉我准备以人民大舞台为支柱,建立一个有40多家演出场地的演出体系,让魔都每天有更多的人来欣赏、观看舞台剧,让文艺成为上海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我在惊讶于他的雄心勃勃和努力追求的同时,无不感叹的说:小兵,60多了,能不能不那么累、那么忙?小兵笑了笑说:我肩上的负担重,没办法。

是呀,最近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负重前行。

可以不可以由此而说:对于文艺而言,哪有什么繁花如春,只不过有人辛勤耕耘。我觉得这样说是写实的。


人民大舞台演出剧照


(五)


4月27日,陈薪伊艺术中心落户演艺大世界(人民大舞台)毫无疑问是一场演艺界的盛会。

与我一起同行的小刘是一位90后,她在与关栋天合影时问:关老师,今天是你的主场?关栋天说:今天我是打杂的。

关栋天打杂,叶慧贤当主持,这些大腕为什么今天成了配角?因为这场盛会来了许多重量级的人物!

陈薪伊,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不好意思,我真的是闻所未闻,因为隔行如隔山。后面才知道她的分量确实不得了,奚美娟(上海文联现任主席)、关栋天竟然是她的后辈,卢燕(奥斯卡奖终身评委)也来为之站台,还有许许多多明星如佟瑞欣、李琦前来祝贺,足见了不得。

看了一下资料才知道,陈薪伊还是一位舞台剧的大伽,她从事舞台剧创作有近60年,导演创作了近100部舞台剧,还有很多很多的各种奖,比如光文化部的文华奖就有12部,乖乖哩咚呛!

当我看到奚美娟在场祝贺,看到老市领导龚学平走上舞台为陈薪伊授牌时,我就知道这个盛会的分量了:这也是上海的一个文化盛会。

不想过多去描述这次盛会的盛况了,因为沪上各大媒体都有报道。只想说说带着老婆去现场的感觉,太太是60年代人,15岁就去当兵了,一辈子在军营和警署工作生活,对文艺喜欢但不热衷。这次却表现出异常的兴奋,竟然跑去同那些明星合影。

我嘲笑说,都快60的人,还像小姑娘一样追星。平时我说她肯定会骂回来,这次她却没有,她笑着回答说:有些明星曾经是我青春时的偶像,比如,达式常,这次能够合影,觉得有一种心愿以偿的高兴。

听了她的话,让我很感慨,于是我在朋友圈写道:


艺术就是这样一种东西

它不能当饭吃

它不能当衣穿

更不能当钱花

但是

她会是几代人的记忆

她会是世代人的传承

比如达式常,这些年虽然很少有人提及,但是他曾经塑造的形象却会留在一代人和几代人的记忆中,甚至会因为作品的存在而世代流传。


从我初识时的一名作家,到人民大舞台的老板,到今天这场盛会,我和小兵结识了超30年,30年,有许多弯弯曲曲,有许许多多的变化,但是对文化的痴情和追求依然不变。


上海人民大舞台外景



友谊因为共同的追求而恒久,人生因为不变的追求而精彩,期待小兵更多的精彩!



                          本文作者是刘建兵30年的至交。图为本文作者与夫人参加发布会









 
 
[ 人物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人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