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10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踏上了一段艰难的战略转移之路,后世称之为“长征”。
在这段跨越11个省份、历时两年、全程约12500公里的征程中,有一段路程尤为艰险,那就是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草地。
90年过去了,当年那片让红军战士们闻风丧胆的草地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红军是如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
过草地
长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4年10月,当时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遇失败,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
红军一路上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战斗和艰苦卓绝的行军,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强渡乌江,在赤水河畔多次迂回,还在汹涌的大渡河上险象环生地渡河。
1935年6月14日,红军的两支主力部队终于在懋功成功会师,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
然而全国的抗日运动仍然是他们心中的重担,为了推动这个运动,党中央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北上抗日。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本设想的两条北上路线都被敌人严密封锁,在这种情况下,红军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穿越那片神秘而危险的“草地”。
过草地,这个决定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意味着红军将要面对一段比登天还难的行军。
“草地”并非普通的草坪,而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最危险的一段路程,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和挑战,足以让任何人闻风丧胆。
那么,这片草地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
红军经过的这片草地,其实就是松潘草原,其中主要包括日干乔大沼泽和若尔盖草原这片区,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的一片“三不管”地带。
松潘草原位于四川盆地的大西北,表面上看起来平坦,但实际上地质结构复杂,看似结实的地面,一脚踩上去可能就会陷进去。
其中的日干乔大沼泽和若尔盖草原则更像是一个天然的迷宫,到处都是泥沼,野草比人还高,常年潮湿,污水遍布。
这里的危险无处不在,泥潭和沼泽就像披着绿色外衣的魔鬼,隐藏在水草底下,随时可能吞没不小心的人。
即使看到清澈的水,喝下去也可能会危及生命,更可怕的是,这里的湿润环境会让人的脚变得发白发皱,一旦受伤,感染的风险极高,甚至可能致命。
1935年8月21日,红军终于踏上了这片传说中的草地,他们用了整整7天时间才走完这段路程,这7天可以说是度日如年。
尽管红军指挥员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囤积粮草,将牛马宰杀制成肉干,向当地百姓学习辨认可食用的野菜等,但他们还是低估了草地的凶险程度。
在这短短的7天里,红军减员了上万人,甚至连周恩来这样的高级领导人都险些丧命于此。
红军在草地上的遭遇可以说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生存大片,他们要面对的是高原地带特有的恶劣天气。
草地的海拔超过3500米,天气变幻莫测,红军战士们不仅要忍受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还要应对突如其来的雨雪天气,这种反复无常的天气让本就泥泞的草地更加难以行走,浓雾和高草更是让寻路变成了一场噩梦。
而物资匮乏则是另一个巨大的挑战,红军战士们每天能分到的粮食少得可怜。
开始时每人还能分到三两青稞粉,但后来连这点粮食都没有了,他们只能靠野菜、牛皮,甚至是枪带和鞋皮来充饥,饥饿和寒冷如同两个无情的杀手,夺走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医疗条件的极度匮乏更是雪上加霜,缺少药品使得许多战士因伤口感染而无法继续前进。
在这种环境下,一个小小的伤口都可能致命,周恩来在过草地时就因病命悬一线,幸好最后被救了回来。
每一个红军战士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他们不仅要时刻提防那些随时可能把人吞没的泥沼,还要格外小心不让脚和腿受伤。
因为在这里,一旦受伤,很可能就会因为感染而丧命,整个过程就像是在拿生命在打赌,许多战士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这片草地上。
只是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过去了90年,现在的草地,与当年红军经过时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死亡之地成葱郁草原
经过多年的治理,那些曾经让人闻风丧胆的沼泽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通过各种排水工程,那些吞人的泥沼大大减少,地质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如今的松潘草原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家红色草原”,是一个既有历史意义又充满人文价值的旅游胜地。
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和当地农牧民齐心协力,开始对日干乔大沼泽和若尔盖草原进行大规模治理。
经过不懈努力,日干乔大沼泽面积逐渐缩小,水位也有所降低,土地变得更加结实。
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周恩来亲自为这个地方命名为“红原县”,以此纪念红军长征经过的这片大草原。
经过多年的治理,如今的若尔盖草原已经焕然一新,这里不仅能够种植庄稼,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为了避免过度抽水导致草原沙漠化,政府还采用了各种高科技手段来控制草地的水资源,可以说现在的草地既保留了原有的生态特征,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红军能够成功穿越这片“死亡草地”,靠的就是他们那坚如磐石的意志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他们不仅战胜了自然环境的考验,还成功摆脱了这个可怕的“草地噩梦”,继续朝着抗日的目标前进,这段经历无疑是整个长征历史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段,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红军战士们的伟大精神,不仅体现在他们英勇无畏的战斗中,更体现在他们如何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
这片草地,就像是一个无声的见证者,承载着红军的英勇历史和不屈精神。
虽然如今的草地已经变成了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但它仍然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符号,每一片草,每一寸土,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红军当年的伟大牺牲。
红军的精神就像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它提醒着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战士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又是什么精神让他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这段艰难的征程?
答案或许就在于红军战士们那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即使面对生死考验,也没有退缩。
这种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如今,当我们站在这片曾经的“死亡陷阱”上,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草原,很难想象90年前这里曾经是如此的凶险。
然而正是这片草地,见证了中国革命者的坚韧不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90年过去了,那片曾经的“死亡草地”已经焕然一新,但红军长征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它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资料:
1.央视网2016年9月02日-红军跨越大草地 为何说它是“死亡陷阱”?
2.中国青年报2021年10月22日-关于红军长征,这些你应该了解!
3.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局 2023年1月11日-保护红色资源 松潘草原焕发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