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湘文化 » 古今故事 » 正文

毛主席的故事09:毛泽东去吃烤鸭,半路被认出遭拥堵围观,困在饭店里6个小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6-04  浏览次数:886

毛泽东去吃烤鸭,半路被认出遭拥堵围观,困在饭店里6个小时

seline;color:#222222;background-color:#FFFFFF1958年,毛主席开始了各个省市的考察行程,一路上发生了不少的小插曲。其中有一次是在天津,8月份的时候,毛主席第一站来到了天津的一个新立村,参观了稻田。结束后,又在天津市长的安排下前往了天津南开大学。

8月13日,毛泽东视察了天津的南开大学,这是他建国之后,对国内的高校当中为数不多的视察之一。视察期间,毛泽东除了听了大学负责人的汇报,询问了学生参加劳动等状况,参观了校内的办公厂之外,还闲聊了不少其他的话题。

走在大学校园里,毛泽东一路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得知毛主席来了,所有人都跑了出来,希望可以一睹毛主席的真容。看到主席走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十分兴奋地叫出声,整所学校都充斥着师生们高昂的呼声。

看到这一情况,毛泽东身边的贴身警卫员李银桥赶紧去找了天津市警卫处的领导,让他们开来辆小汽车,经过了好半天的折腾,终于毛主席顺利接走,离开了南开大学。

这时候也刚好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毛泽东开玩笑和校长说要他中午请吃饭,听了这话,校长也毫不犹豫地邀请主席去吃烤鸭。不过本来安排的是去驻地吃饭,但毛泽东却坚持要去正阳春饭店吃。

选择这个饭店其实不为别的,毛泽东就是想趁机去看看群众们。走进饭店里面的时候,所有的厨师和服务员看到了是毛主席来吃饭,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还挨个去和毛主席握手。


毛主席吃饭吃得很快,他都吃完了,别人才吃到一半,于是无聊的他就先起身站到窗户边,打开窗户往外看。外面都是一些居民住宅楼,恰好这时就有个妇女正在晾衣服,无意间一抬头,直接就看到了毛主席那张慈祥的面容。

对于毛主席的样貌,全国人民早已经是十分熟悉了,这位妇女看到后,下意识地喊了一句:“毛主席!”,瞬间引来了周围人的观看,一下子大家好像又都失去理智了,在饭店门口聚集了起来,还一起喊着“毛主席万岁!”

很快,正阳春门口的长春道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整条路的交通都彻底瘫痪了。但毛主席看到这么多的群众,却很高兴,还站在窗户边和大家摆手。看到主席这一举止,群众们也更来劲了,喊的声音也一句比一句大。

因为人太多,毛主席一行人完全出不去了,最后他们在这个鸭子楼里被困了将近6个小时,直到警备区派出了一个排的战士们来开路,前呼后拥地保护毛泽东之下,最后才得以离开。

李银桥后来曾说:“当年打仗也没被这么围过,差点成为了天津人民的‘俘虏’”,听到这话,也再一次感受到了当时的群众们有多热情了。

后来在毛主席离开后,一些工作人员去到现场打扫,最后整理出来地上的物品,光鞋子、帽子、钢笔等等这些东西都收了有七筐半。后来李银桥把这件事报告给毛主席,得到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没有人受伤吧?”

全国人民爱戴毛主席,毛主席也同样关心人民群众。最后听到了李银桥肯定的回答之后,毛主席才开口笑了笑。


出行需要“特定装扮”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毛泽东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象了,此前他在游览黄鹤楼的时候,也同样遭遇到了群众们围堵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来到了北京中南海办公,成立之初,为了保护各位领导人的安全,警卫局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安保措施,毛泽东本人当时很理解,也亲自点头同意了。

但当制度落实到毛泽东身上的时候,他却忍受不了了。之前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和群众们都生活在一起,大家一起聊天,听取民众们的意见,不怕危险也没有距离感。

但是在北京工作之后,他却要深居简出,不管去到哪里,周围的警卫们都是前呼后拥的,戒备十分森严,一下子就让毛泽东感到很不适应。所以他总是会很怀念在延安的日子,和那时候的“自由生活”。

有一次毛泽东想一个人出去走走,到群众中去听听大家的真心话,结果警卫依然时时刻刻紧跟着自己,这次他终于受不住了,直接把公安部长罗瑞卿等人都教训了一番,大怒地说:“你们这是干什么?要我脱离群众?”因为平时毛泽东很少生气,看到主席这个样子,大家都瞬间吓傻了。

1952年的时候,毛泽东来到了武汉视察,工作完之后他想要到黄鹤楼看看。三十多年前在武昌工作的时候,他曾登临过几次黄鹤楼,所以这次想看看这么多年过去之后,这个景观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但黄鹤楼是武昌第一胜景,游客每天都很多,这可加大了警卫的难度,随行的罗瑞卿一下子感到很为难,不去就不能满足主席这一个小愿望,去的话又不能清场,群众们真的都很难控制啊。

最后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主席戴上口罩和墨镜。但是毛泽东一听就笑了,说:“罗长子,这是在咱们中国,我毛泽东还见不得人咯!”


罗瑞卿一听,赶紧解释:“主席,现在正值抗美援朝,美国和蒋介石唯恐天下不乱,暗藏的特务蠢蠢欲动,我们必须加紧防范,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再说,您的画像遍布武汉街头,不遮掩一下,三岁小孩能认出您来,怕是连黄鹤楼都上不去啦”

毛泽东笑了,罗瑞卿也跟着笑了,让警卫员给主席戴上口罩和墨镜,毛泽东也不想让大家为难,顺从戴着,还打趣地说:“这样是不是就没人认得我了?你们也不认识了?”

当时还正值春节,到了黄鹤楼后,一看周围都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毛泽东只顾观看黄鹤楼,并且感慨万千,30多年前,他和夫人杨开慧在武昌多次携手来这里游览,还在武昌生下了三儿子毛岸龙,如今却已经物是人非,不知不觉中,毛泽东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刚想开始认真欣赏风景,突然身边一个小孩子的叫声忽然打破了氛围:“毛主席?”这一声似乎传遍了整个景区,很快周围的人们像潮水般涌来,人挤人,都想来到前面,看个真切。

罗瑞卿和其他领导同志瞬间慌了神,马上里外形成了两层保护圈,环绕着毛泽东。随着人流拥来拥去,工作人员们一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挤到江边,才保护了毛泽东登上了船。

不过毛泽东这次却意外地很配合,全程都没有摘下口罩,也没有留恋群众,不肯离开。但当上了船之后,他还是很热情地拿下了口罩,回头向大家招手,岸上的掌声不断,伴随着呼喊声,震耳欲聋。

事后,针对这次发生的偶然事件,罗瑞卿等人主动向主席做了检讨,但迎来的却是毛主席的一番笑声:“这关你们什么事嘛,口罩眼镜都是你们给我的,被人认出来只能怪我自己咯……”,还跟大智街长说:“我非常羡慕你的工作,每天能跟群众打交道最有意思。”

不仅没有一点责怪的意思,而且还能看出,毛泽东真的是很向往自由自在、和群众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子。


1956年,毛泽东去机场为结束访华的印尼总统苏加诺送行。飞机起飞后,毛泽东对卫士说:“咱们找个饭馆吃饭。”毛泽东随卫土到了一家羊肉泡馍店。毛泽东不爱吃羊肉,但他很满意这个环境,他深情地环顾饭馆,仿佛他又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一个普通的人了,终于可以自由地呼吸街市的空气了。

他还“微服私访”过很多小地方,有一次他来到丁家花园,看了一个丁老头正在收拾自己养的菊花。看到这些活动,毛泽东心里觉得真的是莫大的享受,可惜这样的机会太少,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集体”,他同这个“集体”还有过不少次的较量。

在北戴河的时候,他坚持“出去走走”,还因为出不去而发过脾气。有关部门怕他气出病,还是同意了他出去走走,但必须戴口罩、戴墨镜。毛泽东走着走着,来到了一片田地乡下,路上还遇到一个老乡,两人就开始聊起了家常。毛泽东问长问短,一会问到庄稼收成,一会问到家里生活。聊得开心的时候,毛主席不由自主地要用手拉下口罩。

此时身边的警卫员看到了,连忙地说了一句:“扯不得啊!”,却一下引起了毛泽东的不快,高声地说了一句:“闭嘴!我就这么带着口罩跟老乡聊天吗?”

然后毛泽东愤怒地摘下口罩,墨镜甩到一边,农民也一下看出了这位外地来的“不速之客”是毛主席之后,远近的其他农民们都立刻蜂拥过来。为了安全,卫士和警卫不由分说,很快将毛泽东簇拥着离开了。毛泽东发脾气也没用,个人必须服从组织。

不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毛泽东自然地就开始戴起了口罩,毕竟即便不说是在个人安全问题,也要考虑到群众们的正常社会生活,在个人自由与组织纪律之间,毛泽东还是做出了让步。


但是在1953年,毛泽东视察湖北黄石市钢铁厂的时候,特殊情况下他还是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当时步入高炉车间,车间里温度很高,从那高炉里喷出来的烟尘和带有硫磺味的气体一阵阵袭来,刺激着咽喉和呼吸道,让人感到呼吸不畅,胸口发堵、发闷。

为了让毛泽东少吸进点有害的烟尘,保健医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口罩向毛泽东递去,但却被他立即用严厉的目光向医生扫射一眼,同时右手手心向下,坚决而有力地摆动了一下。

毛泽东宁肯吸进些有害的粉尘和气体,也决不会让这白得刺眼的口罩把他和工人群众隔离开来。为了保密为了安全,让毛泽东戴口罩,使他脱离人民群众,这一点他还是很反感的。

都知道毛泽东是不喜欢坐飞机的,外出视察的时候,毛泽东一般都是坐火车和游轮,相比之下他更喜欢火车,因为可以控制路线,可以随时停靠,然后看看庄稼的生长情况,和群众们聊聊天。

曾经有一次,视察的火车专列路过了江西,进入火车站时,毛泽东拉开了窗帘往外看,观察路人,但当时站台上有不少的群众,很快就再一次被发现了。

工作人员见到后觉得不安全,劝主席拉上窗帘。开始时毛泽东还向窗外招手,见此状后主席又一次不乐意了,“怕什么,这是人民群众啊!我为什么怕群众呢?”

听到对方辩解说中间可能有坏人后,他又连忙跟了一句:“即使有个别坏人也不怕嘛!这么多好人在,一个坏人哪敢害我呐?”


这也就是真实的毛泽东,真正信任人民,对人民的爱胜过个人安危。

因为身边人给他制定的各种出行制度,都让他无法自由地走入群众当中,逐渐地,毛泽东就想出了弥补的办法,就是走出红墙环绕的北京,开始到全国更多的地方去视察。

毛泽东的专列,从建国开始,就一直奔赴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几个年份当中,三分之二的时间他都是在北京之外的地方度过的。曾有一张毛泽东出巡的日常表上面,几页纸都是满满的毛泽东每一天的行程安排和规划的城市路线。

仅仅在1959年的10月,到1960年的3月之间,毛泽东就跑下了8个省,其中开会、谈话有59次,视察工厂部队等地7次。好不容易回到北京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又开始了新的外出行程。

相对比在中南海里面工作,封闭起来,还是走出去、和更多的人接触,才能了解到更多的东西,也才能大量接见群众和代表们。


陪伴一生的农村特质

毛泽东一生有很多经典语录,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农民的儿子”,诞生在湘潭县的一个普通农家的毛泽东,农民家庭和农村生活孕育了他的勤劳简朴、诚实善良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也使他对农民有着最直观的认识和最深刻的了解,怀有最浓厚而又最纯朴真挚的感情,并且始终给予了农民最高度关注和最无私关爱,这样的农民情怀终其一生。

16岁之前的毛泽东,一直生活在韶山这个农村山沟中,身边的人全是农民,身边的事全是农事,这一切长年累月地感染他影响他。他从小就从事艰苦的田间劳作,深知农民的疾苦。

少年时期,毛泽东的母亲对他的影响非常之大,因为她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经常会接济身边穷苦的百姓,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毛泽东。

毛泽东曾说:“我这个人听不得穷困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我就忍不住掉泪。他们有困难,我就看不下去,愿意帮助他们。”

毛泽东对农民的感情,源自从小对农民境况的感同身受。随着农民运动的开展和对农民问题研究的深入,这份感情便也越来越深。这也是他在巡查的过程中,最喜欢到乡间,和老乡们交流唠家常的一个原因。

毛泽东影响了几代人,在大家的心中,他既是主席也是领袖,但同时他的身上还保留着农村养成的习惯,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穿着打扮上。

毛泽东喜欢穿长筒袜,因为在当年,长筒袜是农民们的普遍穿着。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国内开始流行穿尼龙短袜。当时工作人员给毛泽东买了几双,他试穿后觉得像是脚在发烧,于是还是继续穿着他的长筒袜。

长筒袜弹性不大,袜子穿久了袜口会松,然后袜子便沿着小腿滑下来。1962 年斯诺在中南海再次见到毛泽东时,一个场景令他印象非常深刻——一双纱袜松松地掉到了脚踝上。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回到阔别 32 年的家乡韶山,他来到上屋场与周围的邻里乡亲们亲切交谈,并在故居前坪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在这张照片上,毛泽东的长筒袜又一次“松松地掉到了脚踝上”。


睡硬床

在毛泽东的卧室里,有几样物品是最能看出毛泽东简朴的生活习惯的,其中一个是木板床,还有一个就是牙粉。

毛泽东曾说:“人生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至于我更是比一般人在床上度过的时间多。因此,我的床一定要舒服一些。”他这么说,并非是他睡觉的时间比别人长,而是他习惯于在床上读报看书、批阅文件。

床对他来说,不单是休息睡觉的工具,更是他办公学习的场所。他睡得舒服一些的床,就是指在农村普遍使用的木板床。在韶山毛泽东的故居里,就保留着一张他少年时期睡过的木板床。

1949年,毛泽东入住香山双清别墅,刚走进卧室他就有些生气,因为里面放的是一张弹簧床,他坚持说有了木板床再睡觉。工作人员最后只好找来木匠,连夜做了一张木床。

后来毛泽东搬进了中南海,这张床也跟着搬了进去,还把它又改进了一番,变得更宽了,高的那边休息,低的那边放书。毛泽东对这张床甚是满意,后来就一直睡着这张木板床,从来没再换过,就连平时吃饭,都是直接坐在床沿边吃的。

这样的习惯,毛泽东也带到了全国各地。1954年4月20日凌晨一点钟的时候,毛泽东的视察专列到达了天津,当晚一行人被安排了入住了天津市委大院宿舍。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刚睡下,就被毛泽东吵醒了,说要拿褥子,床单铺到地板上睡。本来工作人员还要帮忙换一个硬床,结果被毛泽东制止,说:“夜深了,不要兴师动众的,我睡地铺就很好。”

第二天天津市委书记知道这件事之后,连忙去和主席道歉,结果迎来的确实一张笑脸。毛泽东风趣地说:“睡地铺比你那软床舒服多了!”一下子把现场的人都逗笑了。


习惯用牙粉

毛泽东故居的厨房墙壁上挂着一个小竹筒,这是当年毛泽东全家装牙粉用的。毛泽东一生都保持着在家乡养成的使用牙粉的习惯,在韶山用的是谷壳灰,后来使用的是工业生产的牙粉。

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牙膏大量面世,牙粉也渐渐被取代了,也很少有看到牙粉出售,工作人员不得不多为他储存一些。

有一次毛泽东在卫生间洗漱之后,李银桥劝他说:“主席,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牙粉了,您以后也使用牙膏吧?”毛泽东说:“我不反对你们用牙膏,用高级牙膏,生产出来就是为了用的么。不过牙粉也可以用嘛,我在延安就是用的牙粉,已经习惯了噢。”

后来工作人员又问他,如果以后牙粉不生产了,他会不会用牙膏时,毛泽东则笑着回答道:“牙粉还是会生产的,因为还有人用么。至于我么,今后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用上牙膏了,我就不再用牙粉了。”

毛泽东一直都自豪地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他一生都在关注和研究农民,有关农民的理论,超越前人、精到独见;解放农民的实践,丰富生动、可为借鉴。也是因此,他才会如此发自内心地去爱戴自己的人民群众。

毛泽东对群众的热爱和关心,群众们也是能够看到和感受到的,所有走到哪里都被围观追捧,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中国伟大的领袖和领导人,更是因为他热爱和亲近民众的心和亲近感。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纪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毛主席这句斩钉截铁的论断,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湖湘文化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湖湘文化
推荐湖湘文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