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湘文化 » 我的母亲征文 » 正文

我的母亲征文04:母亲的艰辛与品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18  浏览次数:506

原标题:我的母亲

作者、黎小斌

我出生在湖南东安的一个偏僻乡村。刚有记忆那时,应该是80年代末,母亲勤劳、善良、美丽。那个年代秋收之后,家家户户都要到“半山冲”里去砍柴,挑柴回来,以备过年使用。每天天不亮就去,回来要到下午4点钟。半山冲一进一出二三十里地,到了冲里上山还要“山高路陡”。印象中每年屋檐下,靠墙边都有100来捆柴火,也就是说母亲那两个月,几乎天天去砍柴、挑柴。村里的男人,也没有这么勤快和坚持。母亲的善良在院子里也是出了名的。谁家需要举手之劳,哪家遇上喝酒吃饭,母亲总是热情待人。院子里的婶婶辈常对我说,这伢子将来一定能找个好媳妇,家里有个这么好的婆婆。

我家好些年都放着一快粉色的镜子,这是母亲在广州打工时挨批,送给主管没有收,退回来的。那时年少我还没感觉,后面干事创业,我才慢慢体会到一个农家妇女在外打工“挨批,送礼,被退”那份朴实的心情。母亲不容易,那时留守儿童的我们也不容易,至今我记得每年母亲出去打工那天,日落之时,那种“想妈妈”的难受感。这种难受不亚于后来的“失恋”。其实,母亲那时“想儿女”的难受感,又何偿不是如此呢?她去打工那年,我才8岁。

在我读四年级的时候,母亲回到了县城陪我们。没有工作的她就“拖着板车收废品”。她30出头,长的清秀,性格也温顺,那时在县城里做“小摊小贩”是最不受待见的,我不知道她顶住了多大世俗的眼光和压力。我每天放学,就等母亲回来,帮她数钱包。“今天又赚了28.6”----我高兴,她也高兴。有一天,她回来的很晚,头发凌乱。原来她跟另一个“收废品”的打起来了:对方的朋友以“劝架”的名义帮忙,只抓住母亲的手,让对方使劲的揪母亲的头发。我听了很生气,好想去“报仇”;后来一想打不赢,又好想去找她的儿子“报仇”;再后来,我长大了,“报仇”的念头没了;但是对母亲的“不容易”却刻骨在心。每每想起此事,多少次眼睛湿润。

在县城读小学,同学彼此都会到家里去玩。几乎所有同学都是父母有单位,家里有房有家电。我们只是租着个房,简易生活。每当同学提出来我家玩,我“自卑”的总是找借口搪塞。其实,跳出那时农村人的思维,给儿女提供尽可能好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在城里读书,母亲又需要多大的勇气。记得那时同学都有“课外书”,我们舍不得买,我就把同学的书借回来,母亲每晚负责抄题目,我负责练习。母亲整整抄了几本书。

我读高中了,那时“太阳神”、“三精口服液”、“鲜牛奶”,母亲总会超出家庭消费力给我们提供;我读大学了,每次来回的火车都在深夜,每次都是母亲在接送,在等待……

现在在上海干事创业,知道这边同龄人的起点不一样。但我内心一直很笃定。母亲勤劳、善良和不怕困难的品格,让我终身受用,行稳致远。努力奋斗可以有很多理由,而我,是为了让母亲欣慰。


作者简介


黎小斌,湖南永州东安人,上海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创业联合四支部书记,上海市湖南商会会员,上海永州商会副秘书长,2003年大学毕业来上海,现任上海赛多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办公绿化租赁、时尚鲜花和庭院绿化业务。

联系地址:普陀区沪太路1016号;

话:13524276147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湖湘文化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湖湘文化
推荐湖湘文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