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湘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被错用千年的一个汉字,只有他呼吁纠正,专家却说:这无可替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09  浏览次数:451

被错用千年的一个汉字,只有他呼吁纠正,专家却说:这无可替代

可以说,汉字从来停止过演变,书法也是各成一派,其发音与应用也同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古代诗词的朋友可以了解到,从字的发音来讲,古代与现代的平仄就已经能够看出端倪。时代的发展会促进很多事物进化,汉字也不例外,尤其在汉字的应用上更为明显。


奇妙的汉子

很多汉字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扩大了范围,甚至出现使用错误的情况下,仍然得到广泛的推广。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被错用千年的一个汉字,只有一个人呼吁纠正,而专家却说无可替代,这是一个什么汉字呢? 一、流传至今的古词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汉字,无论从书写、发音还是应用,都是从古代一点点传承下来,形成现在各种丰富的表达方法。比如,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都会成为汉语表达中的点睛之笔,正是这些古代词语中的典故,让人能更加准确生动地抒发自已的情感。 “疑邻盗斧”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一个成语,出自《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讲的是一个人丢了斧子,总怀疑是邻居偷了他的斧子,后来找到斧子后,又看邻居不像是偷斧之人了,这个成语故事应用到现在,就是形容一个人过于主观,做事总是胡乱猜疑。这是一个应用非常正确的一个成语,但同样也有歪曲成语故事本意的应用,而将错就错流传下来。


“瓜田李下”是现在我们比较常用的一个成语,经常用来形容田园中的惬意生活,而实际上这个成语的本意并不如此。 古乐府《君子行》中记载:“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说为了避免身遭怀疑,在瓜田中不俯身弄鞋子,李树下不要整理帽子,用来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与“瓜李之嫌”是相同的意思。 只是经过时间的流转,很多字、词都会像“瓜田李下”一样被错误应用,有的字、词可以纠正,但有的却无法再去纠正。下面要说的这个字是已经用错了千年,只有一人提出纠正,但却没有得到支持,他是谁呢? 二、北宋文豪的质疑 宋朝虽然在史书上总是被冠以“弱宋”的头衔,但不可否定的是,宋朝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在中国历史上也曾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人均GDP远超盛唐,北宋、南宋两次倾覆,皆因外患,是唯独没有直接亡于内乱的王朝,可以说,宋朝人还是非常有骨气的。

欧阳修

自古历史都传自于墨客笔下,文人的风骨自然会呈现出一个时期的特点,北宋文豪欧阳修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让宋朝散文走向兴盛并承接古文运动的大师,在他的笔下著作无数,可圈可点的更是不胜枚举。
欧阳修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并有《欧阳文忠集》传世,欧阳修的一生都立志于写作之上,对古代汉字的研究也颇为精深,即使到了晚年,他也不甘于田园生活,仍然执着于对汉字的分析与指正,其中有一个字他提出了质疑,这个字就是“打”字。 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质疑,“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至于造舟车者,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役夫饷饭曰打饭,从者执伞曰打伞……” “打”字本是敲击的含义,可是在生活中很多词语都用上了“打”字,打船、打车、打鱼、打水、打饭、打伞等等,这些词都加上了动词“打”字,言外之意就是“打”字的应用不合理,却被流传于世,感到非常不理解。
同时,欧阳修还写出“打”字的发音也存在了变化,“音谪耿,从手从丁,丁又击物之声,故音谪耿”,“不知因何,转为丁雅也”。 也就是之前“打”字的发音与“耿”字相似,只是不知道为何发音又变成了“丁雅”,这个“丁雅”应该说与现在的“嗲”字发音相同,可以看出,在宋朝时“打”字的发音已经与现代有几分相似了。 对此欧阳修也感到没有头绪,如果说目不识丁人的口语也可以质疑,毕竟在田间垄中都会存在一些方言,但让他不能理解的是,那些“名儒硕学,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打”,一个错字的应用能被一些高端学者认可并使用,这是他无法接受的现状,呼吁纠正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 三、专家指出无可替代 显然,大文豪欧阳修的呼吁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个“打”字的应用一如既往的流传下来,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又增加了更多的丰富内容。

打饭

从欧阳修的《归田录》里我们看到,宋朝时期很多有关“打”字的词语,至今仍然在使用,叫出租时我们称作“打车”,渔民“打鱼”,学校或单位食堂中取水、买饭叫做“打水”、“打饭”,下雨时“打伞”,这些“打”字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习惯。
随着新生事物的加入,除了打架、打游戏一些词接近“打”字本意之外,还有很多词汇加入了“打”字误区,并且让我们习以为常。 比如,打呼噜、打嗝、打喷嚏,似乎除了“打”字都没有其他与之替代的文字可用,如果说这样“打”字的应用我们勉强可以理解,但“打交道”、“打工”、“打折”这样的字眼,则无法用“打”字的本意来拿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正所谓,细思极恐,想多了、看多了我们都会对一个本身非常熟悉的字眼产生陌生感,本是一个极为寻常的“打”字,让我们不知缘由地错误使用了千年,虽然有欧阳修呼吁纠正,但他的呼吁却如同石沉大海。

打伞打车

汉字最早的出现本就是出于民间,而后被学者逐渐总结成型、成册,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这一系列的“打”字的口语追求本质固然是错误的,但在民间口语的应用中却改变原有的单一状态而变得丰富、生动起来,因此,专家只能说:这无可替代。
源于民而用于民,汉字本身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化的,很多字在民间延续下来之后就会将错就错地使用,甚至演化成为不同种的含义而成为多意字,恰恰这也正是汉语的博大精深之处。 小结 汉字在演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国人的语言表达工具,从汉字本身的应用还能找到文明进化的痕迹,现在所流行的“不觉明厉”、“活久见”等常见词语,完全表达的就是新生事物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的新词,却被得到认可。 新鲜的事物逐渐展现在眼前,也会有新的词语应用让我们知晓,这是汉字的进步还是后退,我们不置可否。世上找不出相同的一片叶子,不但说明事物的多样性,更说明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资料:《列子·说符》《君子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湖湘文化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湖湘文化
推荐湖湘文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