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湘文化 » 乡土风情 » 正文

杨次伟:白龙泉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12  浏览次数:4670
白龙泉赋  作者:杨次伟

白龙泉,名曰泉,实为山。山下人户村落因此得名——白龙村。


白龙泉高约千尺,巍峨雄奇,云雾潦绕,宛若昂首巨龙,西衔连绵武陵山脉,东接石门夹山名寺,南望桃花源秦人古村,北依蜿蜒滔滔澧水。相传:很久以前,白龙泉山顶常年喷泉数丈,溪流潺潺,方圆数里,山青水秀,林茂竹翠,阡陌桑田,粮丰果香。某年妖魔作怪,闭井封泉,水枯地干,百姓遭难。幸得高侠至此,为民除害,斩妖降魔。然,妖魔虽除,高侠终因伤重力竭而永眠深深山洞,泉水亦止喷而永久汩汩长流,世世代代滋润这一方山水一方黎民。

白龙泉见证了悠远的历史变迁:千年规制,数度变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郡县,白龙隶属黔中郡慈姑县;西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改属武陵郡慈姑县;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分属武陵郡溇中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属天门郡澧阳县;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属澧州澧阳郡;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属澧州路总管府;元成宗元真元年(公元1295年),改属慈姑州慈利县;民国5年(公元1916年),改属辰沅道慈利县广林乡九保;新中国成立改天换地,所属常德专区慈利县广林乡第九保;1952年4月,农村土地改革,废保甲为乡(镇)村,当属猫儿峪乡白龙村;1958年9月,慈利县域人民公社化,白龙正名苗市公社白龙大队,辖有生产队;1984年初农村乡村更名,复苗市镇白龙村至今。


白龙泉洞察了纷纭的人间烟火:曾几何时,山河破碎,兵荒马乱,倭寇横行,刀砍火种,山石裸露,民生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于卒岁之想。新中国曙光普照,党领导福祉百姓。兴水利,水库山塘如银盘镶嵌绿地;便交通,公路车道若蛛网四通八达,重教育,莘莘学子似繁星熠熠生辉。扶农活商,免税补费,粮丰仓满,瓜果漂香。农民“住大房、穿皮鞋、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憧憬梦想不是天方夜谭;砍柴、挖蔸、挑脚灰”三吃亏”硬扎功夫只是往事回忆;手表、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四大件”作为古董收藏;智能手机、超大彩电、豪华轿车已是日常物品;安慈高速“苗市互通”成为亮丽风景;嫂妇大妈健美操舞跳到堂屋村口;摩托车、三轮车、农用卡车开进田间地头;......。欣喜,太平盛世,百姓安宁!


白龙泉期许着明天的美好愿景:今白龙村,虽改革旧制四十余载,人们勤耕苦干,得以温饱,约有余钱剩米。然,实属初始,百业待举。小富与落后并存,基础与发展同需,原始与美丽甚远。梦想未来,满目绿水清山,遍地鸟语花香;种养智能现代,农田网格成行;瓜果优质名牌,远销世界各方;家家别墅园庄,文明美丽山乡。春秋图强数度,家乡再展新貌。更喜,白龙腾飞,百姓小康!


庚子年五月初五,余闲居湖南省慈利县苗市镇白龙善士垭老家。晨闻杨家大院鸡啼鸟鸣,午观白龙泉顶青山云绕,日伴亲朋老友挥汗劳作,夜听溪涧林中蝈叫蛙声。思绪万千,忘情遐想:曾处庙堂志存高远,今归江湖淡泊还乡,有趣,有味,自得其乐!

注:白龙泉,本人老家苗市镇境内的山峰。

安慈高速,湖南境内安乡县至慈利县的高速公路,可连接杭(州)瑞(丽)高速、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和常(德)张(家界)高速。


作者简介:


杨次伟: 张家界人,湖南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原党组书记、主任,上海振兴湖南经济联谊会原会长。曾担任过湖南张家界市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湖湘文化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湖湘文化
推荐湖湘文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