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沪史 » 人物篇 » 正文

陈希奇作品连载《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九)文人群聚上海,繁荣海派文化(2)丁玲、张天翼、蒋牧良、成仿吾、向恺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9-03  来源:上海市常德商会  作者:陈希奇  浏览次数:967
核心提示:编者按:最近上海常德商会在《上海德商》公众号上连载了多篇《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文史作品。该作品是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档

编者按:最近上海常德商会在《上海德商》公众号上连载了多篇《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文史作品。该作品是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档案局退休干部陈希奇先生收集整理的一批湖南人在上海做出的贡献。对我们研究湖南人在上海的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网将分期转载。


陈希奇先生是湖南常德人,现为常德市汉寿县档案局退休干部。曾于本世纪初来到上海,参与热风企业管理工作。喜爱文史,曾在《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人口报》《湖南档案》等报刊上发表文章。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参与了《汉寿县志》、《常德市志》、《常德历史上的今天》、《汉寿县档案馆指南》等史志的编写工作,有深厚的文字和史志功底。所著《汉寿县人口志》在湖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中获二等奖;《汉寿县志·人口》被评列湖南省市县志优稿交流“十佳”第一;负责补充修改的《汉寿县志·血防》获湖南省市县志优稿一等奖。特别是他专注于对源远流长的湘人、湘军、湘政、湘商的考证纪载,用心用情记录了湖南人建功上海的智慧与贡献,所写的《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文章内容厚重,意义深远,弘扬了湖湘文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提振了在沪湘籍人士敢闯敢拼的文化自信,值得一读


九、文人群聚上海,繁荣海派文化(2)丁玲、张天翼、蒋牧良、成仿吾、向恺然


丁张蒋成平,也是湖南人

丁指丁玲,张是张天翼,蒋为蒋牧良,成指成仿吾、平是平江不肖生,这五位作家都是湖南人。

丁玲,女,出生于临澧县佘市镇一大户人家,原名蒋伟,字冰之。民间传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禅隐石门县夹山前,将自己的幼子过继给一姓蒋的打鱼人家,并转赠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蒋家大富,开当铺72家,钱庄48家。解放初期,蒋家后人向国家上交了一批传世文物。丁玲是否真是李自成后人?没有定论。

1922年,18岁的丁玲第一次来到上海,在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1923年,进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1927年12月,发表处女作《梦珂》,丁玲这个笔名开始代替她的本名蒋伟。1928年2月,发表《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反响。叶圣陶决定给她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

1929年,丁玲与胡也频、沈从文在上海合办《红黑》杂志。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翌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成为鲁迅旗下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左翼作家。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绑架,拘禁南京。1936年9月,逃离南京,奔赴陕北,成为到达中央苏区的第一位知名作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的欢迎。他的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艺奖金,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国读者中广泛传播。她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学杂志,热情培养青年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岁。


张天翼,湖南湘乡人。1924年中学毕业后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南京等地做过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工作,丰富的生活阅历为他尔后的创作打下基础,1929年发表短篇小说《三天半的梦》。

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与文艺大众化研究,协编《十字街头》等刊物。创作了大量带讽刺与幽默的小说,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气息。创作了很多童话作品,寓教育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抗日战争开始后,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参与发起上海市文艺界救亡协会,任《救亡日报》编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离开上海,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儿童文学》编委等职。

张天翼一生出版小说、童话等作品数十部,其小说营造了一个千姿百态的悲喜剧世界,内涵异常丰富。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作《罗文应的故事》于1954年获得全国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秃秃大王》《大林和小林》被誉为继叶圣陶《稻草人》之后中国童话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宝葫芦的秘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童话创作中的重要收获。为表彰他对我国儿童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授予张天翼荣誉奖。

1985年逝世,享年79岁。


蒋牧良,1901年5月4日出生,湖南涟源人。15岁辍学到矿山当小职员,然后攒钱重回学校。1932年到南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副官室当司书时,与同乡张天翼共事。此时,张天翼已是有名的作家,张鼓励蒋牧良开始创作。

1933年11月,他的处女作《高定祥》在当时最大文学刊物之一《现代》上发表,获得读者好评,并受到鲁迅的肯定。蒋牧良深受鼓舞,1934年秋,他辞去南京职务,到上海从事职业写作,仅一年多时间,就发表了20多短篇小说和一部中篇小说,同时还发表了大量的散文。

因为他是鲁迅先生称赏的有前途的青年作家之一,深受鲁迅先生影响。他思想日益进步,积极参加左翼文化运动。1936年10月,鲁迅先生逝世时送葬行列最前头的巨大门旗的旗手就是蒋牧良和欧阳山。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牧良与张天翼等从上海回到湖南,投身长沙文化界抗日救亡活动。曾参与《中国晨报》的筹办并开始新闻编辑工作,先后担任《中国晨报》《中央日报》(湖南版)和《国民日报》副刊主编。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央军委原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解放军文艺丛书》编辑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和作协湖南分会主席等职务。

1973年2月23日病逝,终年72岁。


成仿吾,1897年出生于湖南新化琅瑭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3岁时随兄东渡日本,后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造兵工程。1921年回国,与郭沫若等在上海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他在上海工作的4年中,与郭沫若等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等共60余种,培养了大批革命文学作者,影响深远,在上海发挥了重大作用。与此同时,成仿吾自己也发表了很多小说、诗歌及文学评论,抨击现实,启迪后人。

1925年,成仿吾前往广州,任广东大学教授和黄埔军官学校教官。1931年11月初,成仿吾到达鄂豫皖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及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1933年,成仿吾以25军“特使”的身份,在后来成为开国上将刘震、韩先楚和开国中将陈先瑞等人的护送下,秘密前往上海汇报,上级对红25军下达指示,缓解了苏区的紧张局势。

1934年,成仿吾任教瑞金中央党校,从此,他一直从事党的教育事业。1937年担任陕北公学校长;1939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校长;1941年当选为华北联合大学党委书记;1950年,参与创办中国人民大学;1952年调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58年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78~1983年,任人民大学校长。他还精通多种语言,曾五次翻译《共产党宣言》,并校译了《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倡导革命文学,创作了许多作品,对推动我国革命的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成仿吾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 

1984年5月17日,成仿吾在北京病逝。终年87岁。


平江不肖生,本名向恺然,湖南平江人。1889年生于富商之家,向恺然5岁时即被令读诗书、习武术,文武并进。他曾两次东渡日本,先后进入华侨中学与法政大学,文学和武术事业都从这里开始。武术方面,他与日本柔术家、剑术家颇有交往,功夫大进;文学方面,所著《拳术》于1912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国内颇有影响。

1916年,向恺然倒袁被捕获释后寓居上海,靠写作维持生计,出版《留东外史》,署名“平江不肖生”,风靡一时,声名大噪,接着发表《留东外史补》《留东新史》《留东艳史》等诸多作品。接下来出版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连续出版一到八集,轰动一时,且广销东南亚各国。当时上海明星电影公司请向恺然任顾问,改编为《火烧红莲寺》,连拍十八集,放映时万人空巷,观众如潮,久映不衰。

平江不肖生共出版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江湖大侠传》《江湖小侠传》《江湖异人传》《现代奇人传》《江湖怪异传》《烟花女侠》《双雏记》《艳塔记》等共13部,其中好几部拍成电影。

1957年,向恺然病逝。可惜,贺龙元帅建议他撰写的《中国武术史》一书尚未完成。向恺然为20世纪20年代侠坛首座,领导南方武侠潮流,民国时期素有“南向北赵”之说。“南向”就是向恺然,北赵是指河北赵焕亭。他们二人奠定了现代武侠小说的基础地位,开启了与旧时侠客传奇大为不同的新局面,被称为武侠小说的奠基人。他可以说是金庸、梁羽生等新派武侠小说作家的祖师爷。

在上海生活、创作过的湖南作家不知有多少,如湘潭人黎烈文,也是一个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教育家,只是他后来去了台湾,这里不再赘述。

 

 
 
[ 在沪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在沪史
点击排行